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儿童脊柱结核再手术原因。方法:2002年6月~2013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儿童脊柱结核患者123例,其中男59例,女64例;年龄6.9±4.8岁(1~14岁)。其中76例患者行前路手术,26例行后路手术,21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分析再手术原因。结果:其中27例患者再次手术治疗,男15例,女12例;年龄8.2±4.1岁(2~13岁)。其中,脊柱结核迁延不愈或复发5例,脊柱后凸畸形14例,术后内固定断裂或脱出4例,脊柱结核复发同时伴内固定螺钉断裂、内固定棒断裂1例,脊柱结核迁延不愈伴脊柱后凸畸形2例,术后内固定棒断裂伴脊柱后凸畸形1例。再次手术患者中,初次行前路手术者19例,后路手术者4例,前后路联合手术者4例。初次行前路、后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后因脊柱后凸畸形再手术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术后脊柱结核迁延不愈或复发再手术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因内固定断裂或脱出再手术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0.05)。结论:儿童脊柱结核再次手术的原因复杂,主要有术后脊柱后凸畸形、术后脊柱结核的迁延不愈或复发、术后内固定断裂或脱出。儿童脊柱结核行前路手术后因脊柱后凸畸形而再次手术的百分率比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高。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甘草次酸(Ib)的抗氧化活性,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修饰,通过还原和脱水反应制备了2个甘草萜醇类共轭烯衍生物。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由肝微粒体中的细胞色素P450/NADPH氧化系统做体外抗氧化实验模型进行测定。微粒体中的自由基诱发情况由探针DCFH-DA的氧化程度进行检测,维生素E作为阳性对照物。初步的活性测定结果显示,甘草萜醇类两种同环和异环双烯衍生物——18β-olean-11,13(18)-diene-3β,30-diol (IV)和18β-olean-9(11),12-diene-3β,30-diol(V)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以1.0 mg·mL-1的浓度,分别抑制自由基活性为45%和41%。相同条件下,先导物Ib和维生素E分别抑制31%和32%的自由基活性。此结果显示,对先导物Ib的C11位羰基的脱去和C30位羧基进行还原修饰,可显著提高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现代治疗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根据近年来对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治疗研究的进展,探讨其可行的治疗方法。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5-01相关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治疗的文献。检索词为”keloid,hypertroplhic scar,treatment”.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BM1980—01/2005—01相关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治疗的文献,检索词为“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治疗”。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相关瘢痕疙瘩治疗方法。②相关增生性瘢痕治疗方法。排除标准: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2篇关于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治疗方法方面的研究,纳入2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尚未明了。目前所知与外伤。烧伤。手术。感染,异物,机体局部胶原代谢失调,遗传及局部免疫功能等多种因素有关。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瘢痕治疗虽然类型与方法很多,但是尚无一种方法能达到完全治愈的效果。 结论:增生性瘢痕治疗水平的提高有赖于人们对其形成机制的认识.相信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瘢痕形成机制在细胞、分子水平的进一步阐明,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会彻底了解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